母性-金石堂  (圖片來自金石堂)

 

認識湊佳苗是因為電影《告白》的關係,《告白》將中學生的霸凌事件描述得極為精湛,讓我對於她的作品不禁好奇起來,於是翻閱了一些她的作品。湊佳苗擅長在文筆中,用每個角色的角度及遭遇發聲,再交由讀者自行判斷思考。這方法似乎承襲黑澤明的《羅生門》,但她也詮釋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及主題。比如用《告白》探討霸凌,用《母性》探討母女關係。

 

在《母性》(皇冠出版)上市後,那文案深深吸引了我:

 

湊佳苗:

能夠寫出這本書,就算從此不當作家也沒關係!

 

哇!什麼樣的作品能讓大作家說出這般的豪語?再看下去:

 

女人只有兩種,母親和女兒。

為了母親的心願,我盡心盡力地愛著自己的女兒,

但是我好嫉妒,為什麼我的女兒還有媽媽,

我卻失去了最愛的母親……

 

嗯,值得細細推敲。

小說從倒臥在家中的高中女學生案件起始,警方朝意外或自殺兩方向偵辦。女學生的母親哽咽地說:「我難以相信自己盡己所能地疼愛、悉心照顧的女兒會發生這種事。」於是神父問了這位母親,請這位母親思考:「為什麼?」

 

為什麼?

 

如果你是一位母親,你會如何回答?

「因為我給了她生命。」

「因為我給她吃、給她穿。」

「因為我為她把屎把尿。」

「因為我總是為她好。」

諸如此類?嗯,值得思考。

 

湊佳苗提出了這些問題,用各方角度讓讀者拼湊出真相,用引導思考的方式讓讀者去判斷「母性」。

 

你是一位母親嗎?

但你是一位「真正的母親」嗎?

 

其實,女人可以生孩子成為母親,但生了孩子的女人,不一定就是「母親」。因為成為「母親」的關鍵,在於「真正具備母性」。沒有具備「母性」的「母親」,像是個已生過孩子的「女兒」,就會說出「我難以相信自己盡己所能地疼愛、悉心照顧的女兒會發生這種事」這樣的話。

 

為什麼要急著解釋自己的愛真正的母親,根本不回答。因為具備母性、夠成熟的母親,能夠在角色及立場上分出女兒和母親的不同,她不會像個小女孩般想先背書「自己是有愛女兒的哦」,她不會放任女兒扛起不屬於女兒的責任,不會放任女兒與自己的「心」漸行漸遠,最終倒臥在住宅中庭。因此,不回答不是不會回答,而是因為「真正的母親」,根本不會有要回答這個問題的機會,也因為真正的母親,會反省並知道自己到底「為什麼」成為一位母親。

 

但要成為一位真正的母親,難嗎?很難,簡直就跟聖人差不多。但聖人多嗎?可惜並不多。然而,想成為真正的母親,就像是想成為聖人一樣,是可以精進學習的。因此背負著「母親」身分的女人,是辛苦而令人敬佩的,因為一旦成為「母親」,就勢必要逐漸放棄「女兒」這個身分,不能再像個「女兒」會被完全包容的任性。

 

再說遠一點,真正的「母親」,在於「孕育」的偉大,所以我們稱大地為「母親」,我們尊稱滋潤我們成長的人事物為「母親」。如果大地只生不養,如果放任自生自滅,那麼,萬物不會延續生命,不會有如今的繁榮文明。當然,這個問題也不完全是母親有,父親也有類似「父性」的問題,而這也才是所謂的「天下無不是的父母」該思考的地方。

 

因為「愛」,根本不用回答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【延伸閱讀】

[食記]韓國.首爾.土俗村蔘雞湯~http://ppt.cc/OBx9

[食記]信義區 上樓看看 豐盛早午餐http://ppt.cc/CmlP

[開箱]全家醜比頭盆栽~草斑精的紅莧菜~http://ppt.cc/Cc1m

[電影]相信愛,妳就能為愛璀璨。http://ppt.cc/LIB5

[電影]你問我對一生的感想,我會說:去看露西。 http://ppt.cc/zjSn

[影劇] 很喜歡的幾位清代古裝美人〈一〉。http://ppt.cc/X3xr

[展覽]台北新光三越 步步驚情-戲服展 http://ppt.cc/UgsE

[展覽]珍珠之光-透視維梅爾特展http://ppt.cc/r9-n

 

 

*喜歡這篇文章嗎? 你可以在下方給我一點鼓勵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gelspixn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